手机看新闻
2022,各大城市最新的“通勤半径”出炉,这将成为我们、就业的一个重要参考。
近日,住建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、规划设计研究院、百度地图联合发布《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。
《报告》统计了中国(内地)44个重点城市的通勤大数据
《报告》重点研究了通勤时耗、通勤半径、通勤交通等指标,其中有关”通勤半径“的数据,尤为引入关注,因为这涉及到我们对一个城市规模边界的观测。
这个“通勤半径”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?
《报告》指出,以互联网位置服务和移动通信运营商手机数据为依据,选取44个重点城市,汇聚2.3亿人的大数据职住和通勤样本,研究出2021年中国主要城市的通勤画像。
01
各城市通勤半径排名
北京上海超过40公里
话不多说,先上干货,以下是各大城市最新的“通勤半径”排名
《报告》指出,通勤半径反映城市紧密通勤联系的空间范围,也是城市交通需要支撑的空间尺度,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城市的辐射能力。所以,这个通勤半径,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一座城市的极限半径。
44个城市中,北京的通勤半径达到41公里,排名全国第一。
上海的通勤半径比上一年扩张了1公里,达到40公里,是全国第二个超过40公里的城市。
仅次于京沪的是深圳、重庆,二者的城市半径均达到39公里。
广州的通勤半径也比上一年扩张了一公里,达到32公里。
通勤半径超过30公里的城市,还有这些城市
天津(37公里)、杭州(33公里)、南京(32公里)、沈阳(31公里)、郑州(30公里)、大连(35公里)、哈尔滨(33公里)、宁波(31公里)、温州(31公里)、乌鲁木齐(30公里)、长春(30公里)。
需要注意的是,通勤半径受到建成区面积、人口规模、地形地貌、规划水平、房价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。
并不能说通勤半径越大,就越厉害。
比如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的城市规模本身就大,再加上房价高,职住分离情况严重,通勤半径大,也是情理之中。
重庆虽然房价不高,但它的地形地貌很特殊,属于多中心城市,其通勤逻辑和平原城市肯定不一样。从高空看重庆,就好像一个个山谷组成的城市群,通勤半径大,也在情理之中。
天津属于平原城市,房价也不算太高,但通勤半径也达到37公里,这可能与天津的双中心(老城区—滨海新区)格局有关,毕竟滨海新区距离老城区超过40公里。
大连的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都不大,但通勤半径达到34公里,比广州还大,这可能与大连的地形地貌有关,它是半岛地形,而且市中心在岛尖区域,从哪过来都很远。
杭州的人口规模不算太大,但通勤半径居然达到33公里,这可能与杭州的地理特征有关,杭州城区有西湖,很多,导致城市发展是平铺式的,不够紧凑,再加上西湖、钱塘江、西溪湿地等大型生态用地的切割,通勤动线也就比较复杂,半径自然不会小。
武汉的通勤半径只有28公里,个人感觉有点被低估,因为武汉号称百湖之市,市中心又有长江穿城而过,通勤动线复杂,城市半径不会太小。
02
广州的城市半径
为何比北上深小这么多?
广州的城市规模、人口规模都是超大城市的水平,通勤半径为何只有32公里?
我认为有两个原因,一是广州的空间布局是紧凑型的强中心结构,不是松散型的多中心结构,通勤人群以“天河-越秀”为圆心,向四面八方均衡分布,通勤半径不需要太大。
第二,广州近郊区域的房价较低,番禺、白云、黄埔与中心城区非常近,而且房价也就三四万的水平(二手房数据),很多年轻人可以在20公里通勤半径内,不需要跑得太远。
而同等收入的年轻人,在京沪深,可能就要跑到30公里甚至40公里之外的地方了,这也导致京沪深的通勤半径相对较大。
另外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在空间格局上,表现出更多的多中心特征,通勤的动线更复杂,通勤跨度也就更大了。
03
超过极限半径的房子
能不能买?
总的来说,的极限通勤半径可以达到40公里左右,(杭州、武汉、南京等)的通勤半径是30公里左右,的通勤半径大约是20公里左右。
在这些城市一定要有“城市半径”的意识,超过极限通勤半径的那些房子,以后不太好出手。
写到这里,有人可能会说,广州南沙、中新知识城、深圳光明科学城、东莞松山湖等新兴的科技产城,都在城市的通勤半径之外,它们的房子到底有没有价值?
如果站在中心城区的角度,这些产城确实太远,很难与中心城区保持高频联系,但这些产城的目标显然不是成为主城一个附庸,而是想通过大规模、高质量的产业建设,建立自己的内循环,成为一个自成一体的城中城。
另外,通勤工具也在升级,比如南沙已经开通了一条时速达到160公里的高速地铁,一下子把南沙拉到珠江新城,从时间距离上解决了通勤半径的问题。
所以,在一座城市的极限半径之外,也不是完全没价值,如果是南沙、知识城、松山湖、光明科学城这种能够自我造血、自成一体的“城中城”,还是可以另眼相看的。
但请记住,在城市的极限半径之外,建一座像知识城、南沙这样的“城中城”,真的很难、很少,大部分其实都变成了睡城,大家一定要学会甄别,不会甄别的,可以加入城市战争的“知识星球”提问。
04
一小时通勤圈是底线
45分钟通勤圈内才是优质
观察各大城市通勤半径的年度变化,还可以发现,通勤半径是个动态数值,它会随着交通技术的升级,不断突破旧的极限值。
那么,到底该如何定义城市的极限通勤半径呢?考虑到交通技术一直在升级,用“时间距离”来定义,要比“”更可靠。
这方面,其实已经有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。
2019年,国家发改委发布《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的指导意见》,其中关于都市圈的定义,用的就是“时间距离”:
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、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。
按照发改委的定义,“一小时通勤圈”就是的极限半径。由于交通技术一直在升级,不是问题,时间距离才是问题。所以,无论是马车时代、汽车时代、地铁时代还是高速地铁时代,最关键的是,你的房子不能超过“一小时通勤圈”,这实际上就是一个“资产安全圈”的概念。还是那句老话,不出“圈”。这个圈就是“一小时通勤圈”。当然,这是大家的极限半径,是一个底线,不是说,只要买在这个圈内就是优质资产。比较合理的情况,应该是尽量买在“45分钟通勤圈”内,你的房子才可以算优质资产。
以下是《报告》统计的各大城市45分钟通勤人群的比重排名
《报告》认为,提高“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”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目标,是城市规划和交通服务水平的综合体现。
所以,45分钟通勤圈是大城市很重要的一个资产圈概念。
免责声明:本文系注册用户(作者)在房产圈发布,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。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房天下立场,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进行投诉。对作者发布之内容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还可以输入200字
关注主播买房卖房不迷茫,让客户找到好房子,专注房产交易,跟团买房更省心
5280元/平方米
13499元/平方米
6850元/平方米
5700元/平方米
8200元/平方米
4999元/平方米
8000元/平方米
5259元/平方米
8000元/平方米
5000元/平方米
b | d | ||||||||
c | q | t | |||||||
f | j | s | w | ||||||
g | n | ||||||||
x | |||||||||
h | z |